川觀新聞 2024-06-20 09:41:58
川觀新聞記者 寧寧 祖明遠 海報制作 汪銀
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明確提出,全力推進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先進裝備、生物制造、清潔能源、先進材料等重大科技專項,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其中,在生物制造重大科技專項上,將力爭突破生物檢測與治療、核醫學等共性關鍵技術,創制一批創新藥物、高端醫療器械。
專注于放射治療和核醫學的市場咨詢機構Medraysintell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放射性藥物市場規模約60億美元,其中診斷藥物占據主要市場,隨著越來越多的治療性藥物上市,到2030年全球放射性藥物市場規模將達到300億美元左右。就國內來說,咨詢公司Frost&Sullivan預計,未來五年中國放射性藥物市場規模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21.4%。
作為核工業與核技術利用大省,四川如何搶抓核醫學藍海機遇?6月,川觀新聞記者從源頭到應用開展調研。
看目標
瞄準形成世界級核醫學產業發展高地
核醫學的基礎是放射性藥物,醫用同位素則是放射性藥物最基本的原料。但一直以來,我國醫用同位素絕大部分依賴進口。
“同位素供應不足,是我國核醫學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業內人士說,此前在全國層面沒有關于核醫學產業發展的規劃,整體發展也沒有形成氣候。
醫用同位素。核動力院供圖
2021年,《醫用同位素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發布,這是我國首個針對核技術在醫療衛生應用領域發布的綱領性文件。醫用同位素產業發展迎來重要戰略機遇期。
2023年,《四川省醫用同位素及放射性藥物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出臺。當前,四川以夾江縣核技術應用產業園作為成果轉化和生產載體,以同位素原材料為特色,建成全球重要的反應堆同位素生產基地,以游仙區核醫療健康產業園為成果轉化和生產載體,兼顧加速器同位素、反應堆同位素、放射性藥物研發生產,建成大型綜合醫用同位素應用基地,同時發揮成都市科技能力和人才集聚效應,建成以成都市為核心的科研及轉化中心,形成“兩基地一中心”產業布局,積極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構建成綿樂產業聚集帶。
在業內人士看來,國家和地方層面接連出臺相關規劃,意味著從上到下開始推動核醫學產業發展,意義十分重大。“現在,核藥賽道還不擁擠、又有前景,一如‘金礦’,挖礦熱度持續高漲。”
看家底
有“堆”和“器”,加快打造全國最大同位素生產基地
“挖金礦”,挖的是醫用同位素,它是核醫學的“子彈”。業內人士認為,區別于其他新興產業,核醫學需要較高的基礎資源條件、前沿技術以及安全保障能力,“從這些角度出發,四川已具備一定基礎和領先優勢。”
醫用同位素主要有反應堆、加速器、同位素發生器三種生產方式。其中,80%以上的醫用同位素由反應堆輻照產生。
反應堆屬于稀缺資源。放眼全國,目前有“堆”的單位主要有4家,具備醫用同位素生產價值的只有3家。其中,有兩家單位就在四川。四川已建、在建5座可用于醫用同位素輻照制備的反應堆,生產了全國一半以上醫用同位素。
自2010年重啟同位素研發以來,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簡稱核動力院)當前采用“兩堆研發,兩堆生產”——上世紀建成的高通量堆和岷江堆兩個“老堆”,均處于運行狀態,通過中子通量高低搭配進行同位素生產,在一定程度解決了“燃眉之急”。
“老驥伏櫪”的同時,“新堆”也加緊上馬。今年1月,核動力院國內首個醫用同位素專用生產堆完成前期準備工作,現場土建正式開始。
“建設工期42個月,目前施工進展順利。”核動力院醫用同位素學科帶頭人、四室黨支部書記兼副主任羅寧說,預計2027年建成投產后,鉬-99、碘-131等醫用同位素的年生產能力將分別達到10萬居里和2萬居里,解決兩種同位素長期依賴進口等問題。
為更好地服務“堆”,核動力院還依托同位素及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打造夾江核技術應用產業園。
目前,這個當地的“一號工程”已完成土建裝修,8條生產線計劃年內投產。“這是全國建設速度最快的核醫學產業園,不僅有助于解決國內沒有規模化的提取生產設施的短板,還將推動四川加快打造全球最大同位素生產基地,并以此為抓手,吸引藥企落地。”羅寧說。
在加速器方面,四川同樣領跑全國。
此前,四川玖誼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轉化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流體物理研究所技術成果,推出國產首創醫用回旋加速器產品并實現商用,打破國外產品壟斷。去年底,產品出口至肯尼亞,成為首臺落地海外的“中國造”醫用回旋加速器。
目前,企業正在開展高能量多粒子強流回旋加速器研發,與全球兩三家頭部企業并駕齊驅,展開競爭。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堆”和“器”的快速發展,“四川造”醫用同位素在推動國內主要同位素穩定供應、提升產業鏈中上游規模的同時,基于安全性更好、成本更低、運行方式更靈活等優勢,還將為搶灘國際市場創造有利條件。
看抓手
變 “子彈”為“核武器”,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子彈”在手,要實現攻擊癌細胞,得變為“核武器”。當下,中國(綿陽)科技城核醫療健康產業園正在加緊建設。這里依托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科研實力和反應堆資源,主要研制用于殺死癌細胞的“核武器”。
中國(綿陽)科技城核醫療健康產業園正在加緊建設,主要研制用于殺死癌細胞的“核武器”。產業園供圖
“目前國內專門以核醫療為主的產業園區不多,四川有兩個,其中一個就在綿陽。”游仙區核技術應用產業招商引資青年突擊隊副隊長李偉說,產業園目前入駐項目17個、總投資200多億元,包括中廣核技質子醫療裝備制造基地、中玖閃光(游仙)高能X射線FLASH醫療設備、國通新藥等項目。
“其中,中廣核技質子醫療裝備制造基地項目預計今年6月底前后投產,中玖閃光(游仙)高能X射線FLASH醫療設備的樣機也將于年內出來。”李偉說,今年產業園部分項目將建成投產,預計到2025年推動綿陽核醫學產值突破100億元。
100多公里外,成都正著力打造放射性藥物研發生產極——成都紐瑞特自主研發的釔[90Y]炭微球注射液已開展I期臨床試驗;通瑞生物成都溫江研發生產基地項目一期包括研發實驗室等內容,目前已完成竣工環保驗收;云克藥業等多家領軍企業啟動研發、擴能項目,力爭早日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化放射性藥物。
成都紐瑞特自主研發的釔[90Y]炭微球注射液已開展I期臨床試驗。成都紐瑞特供圖
項目之外,平臺持續發力。自去年5月揭牌以來,涪江實驗室的一舉一動備受業內關注。
“中心承擔了放射性藥物臨床研究,是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核醫療設備和藥物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周艷說,今年底到明年,實驗室一批放射性藥物將跨入臨床轉化階段,研究也將從動物實驗過渡到人體實驗。“新建的放射性藥物研發中心將于今年9月投用,與醫院核醫學應用相結合,補齊短板,形成內部從研發到應用的閉環。”
目前,四川建成國家衛生健康委核技術醫學轉化重點實驗室、國家原子能機構核技術研發中心、靶向放射性藥物創制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等大一批國省級創新平臺,持續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樣品”走向“市場產品”,打造完整創新體系,從而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為提高放射性藥物創新程度,四川也通過研發基金、產業補助等方式積極推動科研創新走在全國前列。
業內人士還建議,研究人員在不斷提升研發技術的同時,還需要加強合理運用資本的能力;政府也要針對性制定監管政策,簡化放射性藥物評審流程,解決評審效率低、申報流程長等痛點,有助于進一步推動原創藥研發,縮短藥物種類與國外的差距;還要在醫用同位素的運輸、使用等特殊環節,構建起符合放射性藥物特質的生產和應用網絡。
看應用
培育市場補齊短板,實現早診斷早治療
6月7日,走進綿陽市中心醫院核醫學科,一位患者注射放射性同位素的藥物后,正準備進入PET/CT影像學檢查室。25分鐘后,影像檢查報告出現在科室副主任陳正國的電腦上。
這里是國內醫用回旋加速器產品實現首次商用的地方。自2022年使用以來,該科室每天運行回旋加速器生產400毫居左右的同位素,大部分用作PET/CT診斷,為患者就醫提供了極大方便。
“譬如氟-18的半衰期只有109分鐘,對運輸提出了高要求。”陳正國說,相比從外地采購,有了加速器后,同位素從產到用,節省一半以上時間。“同位素的半衰期越短,體現出的優勢越明顯。”
在治療方面,每天都有來自全國乃至全球的患者,走進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核醫學科主任陳躍的辦公室求醫。
從2014年開始,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和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與化學研究所成立聯合實驗室,自主研發了一批核素治療藥物。目前,醫院圍繞镥-177、錒-225兩種新型核素生產出8種放射性藥物,均已在臨床轉化應用。
“通過用靜脈輸液,大概十多分鐘,放射性藥物就直達到病灶,藥物在轉移灶持續滯留,發出射線照射,從而使腫瘤縮小。”陳躍說,這種治療方式有著不用開刀、精準性強、副作用小、安全有效等優勢。
從醫生和患者的角度出發,核醫學應用的好處頗多。但在業內人士看來,相比國外,我國在應用端仍存在不少薄弱環節。
“依然存在大眾談‘核’色變的情況。”羅寧認為,我國人均放射性藥物用量不到美國的八分之一,一方面是由于同位素缺乏,另一方面也說明在對放射性藥物的認識上,我國與國外差距不小,藥企推廣力度不夠,市場和用戶培育較為滯后。
醫院設立核醫學科是解困路徑之一。當前,四川核醫學“一縣一科”正式邁入實施階段。但是,設立門檻并不低。
就費用來說,包括設備、場地等必要內容,成本在1億元左右;就專業人才而言,缺乏熟悉臨床情況的創新藥物研發人才。多家醫院核醫學科負責人說,目前科室仍感覺人手不夠,接下來要引進這方面的高端人才。
補齊人才短板,四川還計劃支持具備條件的高校加強核醫學本科教學建設,逐步健全核醫學本碩博人才培養體系。
今年6月初,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核醫學中心和核醫療中心揭牌。下一步的重點工作就包括人才培養、團隊建設,將積極探索核醫學人才孵化儲備有效路徑,培養一批高水平管理和技術人才。
診療價格高也是患者的普遍感受。當前,一次PET/CT影像學檢查的費用大約為7000元到8000元,沒有納入國內大部分地區的基本醫保報銷范圍,需患者自己承擔。
“物以稀為貴。”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核醫學產業規模不大,反映在患者身上就是價格高。因此,需要產業鏈各環節形成合力,構建起生態系統,共同做大規模,才能把價格打下來。“體現在應用上,就是要推動2025年底實現三級綜合醫院核醫學科全覆蓋,擴大部分核藥臨床應用范圍,實現早診斷早治療,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水平。”
名詞解釋
醫用同位素:元素周期表中,處于同一位,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稱為“同位素”。其中,會自發放出射線的就是“放射性同位素”,應用在醫學上的“放射性同位素”則被稱為“醫用同位素”。
來源:川觀新聞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