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 2024-07-15 11:26:18
“你們氣象局的干部,讓我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實事求是。”作為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西來鎮大田村柑橘種植的領軍人物之一,蒲江縣人大代表羅廷萬如此感慨。蒲江縣氣象局為了將柑橘特色氣象服務做到真正管用、有用、好用,多次到田間拜訪他,不斷收集服務意見反饋,每周定時將有針對性的天氣預報推送到羅廷萬的手機上。
蒲江縣氣象局局長羅衣介紹,蒲江縣是成都市的農業大縣,擁有柑橘、茶葉、獼猴桃三大主導產業。然而,農業生產極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氣象災害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例如蒲江的晚熟柑橘,冬季怕凍,夏季怕曬,其施肥、控水、套袋、覆膜、采摘和病蟲害管理都需要氣象預報信息的精準指導。為此,蒲江縣氣象局積極響應“治蜀興川”戰略,以農業氣象服務為切入點,為農戶提供全方位、精準化的氣象服務。
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考察時指出,要“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四川省出臺《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行動方案》,四川省各級氣象部門積極主動融入其中,為糧食和經濟作物發展貢獻氣象力量。
稻麥連作——
力促大面積單產提高
正是中稻生長的季節,尺把高的水稻綠油油一片。看著眼前的景象,羅中敏心中甚是欣慰。他是德陽市廣漢市的糧食種植大戶、蔬香七里家庭農場的負責人,共種植糧食80畝,為稻麥連作方式,即“冬小麥+中稻”。
羅中敏告訴記者,去年他的水稻平均畝產達到640公斤,今年的冬小麥平均畝產達到430公斤。單產高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地好水好技術好之外,氣象部門的服務也很重要。比如冬小麥的收割期一般在5月10日左右,那時最怕下雨,如果收到氣象部門未來幾天有雨的預警信息后,就需要提前收割;冬小麥的播種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那時也怕爛場雨,而水稻在七八月的時候怕干旱,在得到氣象信息后都需要做好提前應對。
廣漢市是天府糧倉的核心產區,為稻麥連作模式,糧食播種面積持續穩定在65.5萬畝以上,總產穩定在30萬噸以上。于2020年成立的廣漢市家庭農場發展創業聯盟則更是容納了當地240戶家庭農場,使得提高單產成為可能。
廣漢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檢測中心主任王越介紹,以廣漢市家庭農場發展創業聯盟為核心的四川現代糧食產業(廣漢)示范基地總面積達10萬畝,是廣漢糧食生產的“先鋒部隊”。2023年,該基地的水稻百畝規模平均畝產達到800公斤,2024年5月,基地內百畝規模小麥平均畝產達到633.42公斤,均位于全省前列。
德陽市氣象局副局長李曉明告訴記者,德陽、廣漢氣象部門探索建立了新形勢下適應示范區農業生產發展需求的氣象為農服務模式。與廣漢市家庭農場發展創業聯盟開展合作,建立了“3+10+X”(即3天定時定點定量預報+10天趨勢風險分析+不定期短臨和預警)精細化預報預警產品服務模式,為廣大家庭農場主提供貼心服務。
稻油制種——
“高科技”更要防災害
德陽市羅江區,同樣是一片綠油油的水稻田,不同的是,這里的水稻田先是一列高一些的水稻,之后是若干列矮一些的水稻,以此類推。這里是水稻制種基地,高的水稻是父本,矮的水稻是母本。
羅江區是四川的糧油制種大縣(區),在全國首創水稻、油菜雙季制種新模式。略坪鎮長玉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丁洪生告訴記者,長玉村有制種傳統,現有水稻制種面積2700畝、油菜制種面積1650畝。因為制種的科技含量高,所以對氣象服務的要求也就更高。比如7月水稻授粉期,如果未來幾天有雨,就需要施用授粉抑制劑以讓授粉時間推遲,而早春時節的油菜授粉,如果出現霜凍天氣,就要通過調節租用蜂箱的蜜蜂數量來減少油菜的授粉。
羅江區農業農村局種子站站長夏紅介紹,羅江區現有制種面積5.43萬畝,其中水稻制種面積2.6萬畝,年產約520萬公斤,油菜制種面積2.83萬畝,年產約417萬公斤。全區供應了全國油菜種子需求總量的20%,四川油菜種子需求總量的40%,雙季制種畝均純收入可達3500元。
羅江區氣象局副局長陳鑫洋告訴記者,制種水稻和制種油菜主要受病蟲害、大風、高溫、暴雨洪澇等氣象災害的影響,尤其是連續高溫、連陰雨會導致花粉萌發率較低,影響種子的產量。2023年羅江區氣象局在制種產業核心區新增建設四要素氣象自動站2個、農田小氣候站1個,2024年還將在另一個核心區調元鎮新建物候站1個,這將大大提升制種核心區的氣象災害防御能力。
晚熟芒果——
致富增收“金果果”
攀枝花市仁和區大龍潭鄉混撒拉村,幾乎所有的坡地上都種著芒果,芒果上都套著袋子。村黨支部書記鄒勝洪告訴記者,混撒拉村是個芒果種植專業村,全村芒果種植面積2萬多畝,人均芒果地10多畝。2023年芒果總產量1.8萬噸,平均畝產1.5噸,進入盛果期后畝均純收入可達5000元至6000元。
鄒勝洪介紹,芒果是高投入高產出的作物,對氣象的要求很高。比如當地普遍推行的芒果壓花技術,就必須得以氣象服務為前提。所謂壓花,是指2月芒果開花后,因第一道花的質量普遍不高,所以果農們就會在合適的時候把初花全部摘掉,待再次長出的二道花質量就很好了。但壓花對氣溫有個要求,未來的幾天里日平均氣溫必須在15至20攝氏度之間才行,這就需要氣象部門的準確預報。還有芒果套袋,是為了防止芒果被熾熱的陽光灼傷,其開始時間為日最高氣溫達到32攝氏度以上。
攀枝花市位列我國六大芒果核心產區之一,但與其他芒果產區不同的是,攀枝花是我國“緯度最北、海拔最高、成熟最晚”的芒果產區,其芒果上市時間為8月至11月,且70%均為大果型的凱特芒。
目前,四川省芒果種植面積為117萬畝,攀枝花市芒果種植面積為103.6萬畝,攀枝花是四川省的大頭;而在攀枝花市,仁和區又是大頭中的大頭,區內芒果種植面積為41萬畝。仁和區氣象局局長王玉寶介紹,攀枝花以及仁和的氣候總體特點是“干熱”,而這正是芒果喜歡的氣候類型,冬季干燥少雨有利于花芽分化;開花期無低溫陰雨有利于授粉和坐果;果實生長期日照充足、熱量豐富、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營養物質的積累和糖分的轉化。以仁和為例,全年降水量僅為785.5毫米,而日照時數則高達2525.4小時,而不多的降水又集中在5月至10月,基本避開了芒果授粉和采摘的“厭雨期”,這就是典型的干熱河谷氣候特征。
攀枝花市氣象局局長劉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攀枝花市建立共同富裕區,是當下乃至今后一段時間的頭等大事,氣象部門應該主動作為,在消除城鄉差距、區域差距、收入差距上不斷貢獻氣象智慧。而作為攀枝花市農業的主導產業——芒果,氣象部門更要不斷提升服務水平,促進農民增收和縣域經濟的發展。”
記者:劉強
來源:農民日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