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05 13:20:21
每經記者 張宏 每經編輯 廖丹
江蘇,素有“魚米之鄉”之稱。東瀕黃海,北接山東,西連安徽,東南與上海、浙江接壤,長江橫穿東西,大運河縱貫南北,楚漢文化、吳文化、金陵文化、淮揚文化在這里交融。
近年來,作為全國唯一的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所在省份,江蘇省致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上半年,江蘇省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33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3.8%,汽車制造業增長12.6%,鐵路船舶制造業增長11.8%。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如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江蘇省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地利”是什么?金融如何服務新質生產力?企業如何發揮比較優勢?7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帶著以上問題跟隨中國銀行走進江蘇。
“江蘇省產業基礎比較扎實,科教資源比較豐富,營商環境比較優良,省內路網交通十分發達,非常有利于生產力和生產要素的聯動。且省內各地均有特色產業,發展重心各有不同,形成互補。為統籌帶動各轄區分行結合地方發展特色開展培育及服務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公司金融部副總經理兼科技金融中心副總經理王莉娟的發言回答了江蘇省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地利”。
但要賦能新質生產力,商業銀行也面臨挑戰。
“商業銀行信貸服務新質生產力的重點對象在先進制造業,難點和挑戰在科技金融、未來產業,尤其是科創型企業。對于只有團隊、技術、研發,而尚未形成收入、沒有利潤、沒有現金流、沒有抵押物,甚至還沒有形成正式生產的科技創新型企業,如何前瞻地向其提供優質信貸服務非常具有挑戰性。”江蘇中行風險管理部總經理田雪平告訴記者。
如何解決這一挑戰?
他表示,江蘇中行專門針對科技金融建立了盡職免責辦法,鼓勵大膽嘗試。在工具、手段方面,形成了更側重創始人和核心技術團隊的背景、從業經驗、政府扶持力度、團隊穩定性、投資人、業內評價、資本市場評價、在研產品數量等維度的非財務性的評價體系。
“結合科技型企業輕資產特征,適度降低財務指標權重,由側重風險性指標調整為側重成長性指標,由側重經營性指標調整為側重技術性指標,由側重歷史性描述調整為側重預測性指標,由側重有形的風險緩釋調整為更加重視知識產權和無形資產。”
在加強對新質生產力企業的支持方面,江蘇中行副行長朱復興直言:“如果我們自己不作為新的勞動者、不創建新的生產工具、不注重使用大數據生產要素、不提高完善自己的生產關系、不發揮員工的作用,就很難應對新質生產力未來的要求。”
記者到達江蘇時,適逢江蘇中行數字金融實驗室投入使用。新的生產工具為商業銀行帶來了什么?
“在服務外匯外貿客戶時,使用傳統服務手段無法準確獲知具體的市場和客戶情況。現在我們可以通過數字化的手段,精準獲知客戶的需求和我們提升服務的空間。通過管理手段的變革,一線的客戶經理有了明確的目標,多維度了解客戶,工作效率呈幾何級數增長。”江蘇中行交易銀行部總經理周瀛告訴記者。
江蘇中行數字金融實驗室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宏 攝
在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車間,每經記者注意到一面正在實時更新數據的電子屏幕。
工作人員向每經記者介紹:“這是生產指揮駕駛艙,是數字化轉型之后的成果。屏幕上顯示的是總裝分廠生產情況的窗口式匯總,包括設備管理、能源管理、網格化管理,及年度計劃、月度計劃的兌現情況。并且還可以顯示異常管理狀態,識別當日異常減速。這些數據采集自現場的傳感器及各工位旁的電腦,從而完成工位管理模式化。由于可以通過這個窗口把控全局,因此稱之為‘駕駛艙’。”
“通過數字化改革,現在每個工位的合格證都改為電子合格證,有了電子合格證才能流轉到下一個工位,通過這種方式完成自檢、復檢、專檢。此外,通過實時看板,我們的異常處理效率大幅提升,生產效率也相應提升。”
車間內生產的很多產品會銷往海外,在產品出海過程中,對企業而言,需要哪些金融支持?面對每經記者的提問,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表示:“第一是保函業務,所有的合同后續都需要保函,這代表企業的履約能力;第二是外匯幣種結算、匯率風險控制;第三是信用證業務,這是行業內的交易基礎;第四是融資需求。目前這些金融需求江蘇中行都能滿足。”
調研過程中,記者發現,有些企業會根據項目、戰略的調整而產生新的金融需求,金融機構與企業保持緊密溝通也很重要。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天合光能”)是江蘇50條產業鏈中光伏產業的“鏈主”企業,成立至今已有27年,而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陪伴天合光能走過了24個年頭。期間,該行為“天合光能鹽城16GW太陽能電池項目”等核定項目貸款,前期貸款共計10.89億元,并作為首家中資銀行為天合光能搭建境外資金池。2020年6月,天合光能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成為首家在科創板上市的涵蓋光伏產品、光伏系統以及智慧能源的光伏企業。
天合光能智能制造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宏 攝
“我們和中國銀行一直保持密切溝通和信息互換,企業的發展戰略會及時跟中行分享,遇到資金難題也會第一時間跟中行聯系。”天合光能副總裁魏剛告訴記者。
對于金融活水而言,這些科技型企業為何具有獨特的吸引力?外部競爭中,科技型企業如何保持比較優勢?
不少企業負責人為每經記者介紹了企業的“獨家秘籍”。
“我們做的航空航天機器人業務及新能源液流儲能生產線,已經處于國內或者說全球比較靠前的水平。”今年準備進行第二輪融資的無錫黎曼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朱紅巖告訴記者。
穩定的產品質量是南高齒引以為傲的資本。
南高齒董事會主席兼CEO胡吉春在帶領記者參觀車間時表示:“其他公司的產品都發生過大批量召回事件,但我們的產品從未出現。”
南高齒生產車間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宏 攝
如何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靠人才還是靠檢測儀器?胡吉春表示,這幾年同業也都在檢測儀器上面加大了投入,設備沒有太大差別,關鍵是管理體系。
“我們的總監、總工、高工在客戶的要求下,每一步操作都要做數據分析。慢慢地,我們的熱工藝、冷工藝,包括設備維修等幾百道工序都成為一個體系,全部零件系統化,所有材料自動溯源。”
“另外,我們的比較優勢還在研發團隊和設備維護上。我們每年在研發上面的投入遠高于同業,新品研發都在南高齒。”
除了加大投入發展核心競爭力,成本控制對企業而言也尤為重要。胡吉春告訴每經記者:“今年年初我們推出了一項技術,能夠降低軸承的重量,優化齒輪的結構,用更輕的材料制作。更少的鋼鐵用量就代表更低的成本。”
對出海企業而言,完成全球布局成為當前的首要任務。
龍城精鍛總裁莊明告訴每經記者:“目前海外跨國公司都要求供應鏈企業在海外設廠。提供全球的配套,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競爭力。”
“要成為國際車企供應商,第一重要的是產品經得起車企的考驗,第二也要看機遇。”莊明表示,“因為國際車企的供應鏈相對來說要求比較高,跨國車企也不敢冒然更換供應商,我們是與國內外頂尖的配套企業競爭。在原來供應鏈企業的夾縫中抓住機遇,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跨國公司的認可,再逐步融入車企新產品的研發,逐步做強做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