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10 16:51:54
每經編輯 張錦河
央視新聞報道,中國氣象局、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發布,北京時間8月9日03時15分左右,太陽活動區13777爆發X1.3級大耀斑,在耀斑發生后的數十分鐘內,大量日冕物質被向外高速拋出形成日冕物質拋射(CME)。受其影響,未來三天可能發生小到中等地磁暴。
太陽發生爆發的區域位置正對著地球(SDO衛星)
日冕物質形成一個近似球面向行星際傳播(SOHO衛星)
如果太陽日冕物質命中地球,那么將對地球磁層、大氣層造成一系列影響,使得地球磁場跳變、高層大氣密度升高、電離層結構混亂等一系列空間環境變化,從而影響航空、航天、通信、導航、能源、管網以及生物遠距離導航等多個領域。
地磁暴的發生往往伴隨著極光的出現,但當前我國部分北方地區夜晚時間較短,這給我們觀測極光帶來了一些不便,如果地磁暴發生在白天,那么在強烈日光的覆蓋下,我國將無法看到極光。
太陽活動區和大氣監測圖(羲和號衛星)
當前,太陽表面存在眾多活動區,除了制造此次CME的13777外,活動區13780更加值得我們關注,它的面積已經超過1280uh,磁場結構為較復雜的β-γ型,未來很可能制造較大規模的爆發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一周前地球已經發生過地磁暴。
央視新聞報道,北京時間2024年8月4日20時到23時,地球發生了Kp指數為7的大磁暴,在接下來的三小時內地磁活動逐漸減弱為中等地磁暴,至8月5日凌晨2時,地磁暴過程結束。
地磁暴發生的同時,處在太空中的風云三號E星同步探測到了這一過程。從它獲取的Dst地磁指數來看,地球磁場出現了明顯的變化,一度下探到接近-150nt的位置。
地磁暴的發生源自太陽爆發活動,而當地磁場發生變化時,往往意味著高層大氣也已受到影響,可能造成極光吸收現象,伴隨短波通訊最大可用頻率范圍的明顯縮小。
據科普中國,強烈太陽活動(包括但不限于耀斑爆發)引發的異常磁場擾動,導致磁力線出現局部開放,此時這些“磁場缺口”處更容易出現帶電粒子流的快速噴薄而出,并形成日冕物質拋射(CME)事件——后者往往會引發更顯著地磁暴。
地磁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級別:
據華西都市報,普通人對地磁暴并不需要進行特殊防護,太陽劇烈活動與紫外輻射強弱無關。“防曬霜和太陽風暴、地磁暴完全風馬牛不相及。只有上高原,大氣稀薄,紫外輻射強的時候才需要。”
此前,一些網友表示,大地磁暴給自己身體帶來了或多或少的影響。比如就有網友表示最近兩天比較困,嗜睡。
地磁暴對我們日常生活究竟有什么影響?
據環球資訊,中國航天科普大使劉勇表示,高能粒子干擾地球磁場產生地磁暴,對人類的身體健康幾乎沒有影響,但會對人類的航天與通信造成影響。
1.人——對普通人的身體健康沒有影響,但對在空間站的航天員與飛越極地航班上的人員有影響。空間站的宇航員需要加強保護。坐飛機跨越極區時,通常來講輻射會增強,但沒有到危險的程度。極地位置地球磁場會有一個開口,太陽風暴產生的高能粒子,集中在這里,通過開口跑到大氣層里頭。通常有地磁暴時,航班會選擇繞過這一地區,更改航線。
2.通信與設備——對人類生活會有怎樣的影響呢?高能粒子可能對人造衛星、空間站等人造飛行器造成影響。同時,會影響地球無線電波傳播、干擾無線電通信、影響陸地導航。
3.生物——此外,地磁暴也會對一些生物活動產生影響。例如信鴿,其定位和飛行依賴地球磁場,因此也會受到地磁暴的影響。
據中國氣象局,“地磁暴的發生對公眾日常生活的影響微乎其微,對航空器和衛星軌道運行會有一定影響,但也都可測可控。”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空間天氣技術研發室主任宗位國表示,受地磁暴對磁場的影響,衛星空間站可能會因大氣拖曳造成軌道高度有所下降,需加強對軌道的監測并根據需要進行軌道調控;衛星導航設備定位誤差可能有所增大,但對公眾日常使用導航等功能影響不大。對于航空飛行來說,日常一次國內航班飛行的輻射劑量大約是2至6微西弗,跨越極區的國際航班輻射劑量稍高一些,大約為50微西弗,這個劑量是國家安全標準的幾十到幾百分之一。當發生大地磁暴或太陽質子事件時,航空輻射劑量會有所增加,但一次飛行影響也不大,大家不用擔心。對于信鴿放飛來說,地磁暴預報預警對于開展相關活動有較好的指導作用,可提前關注相關空間天氣預報預警產品,盡量減少在不良天氣條件下以及遠距離的放飛活動。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中國氣象局、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科普中國、華西都市報、環球資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