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日報 2024-08-16 21:27:02
新光村美麗人居環境。
2022至2024年不到三年的時間里,離城區不到一公里的眉山青神縣青竹街道新光村將自身深化改革與全縣農業農村改革“同頻共振”,實現了從城郊“小透明”鄉村到城鄉融合發展“新樣板”的華麗轉身。
新光村現在煥然“有光”,三年前卻是“黯然無光”。
新光村,一直是不太知名的“小透明”。村里人之前僅憑離城近,學了電工、木工,進城打工,也有不錯的收入。但當新一輪農業農村改革來臨,周邊同樣區位的傳統村落相繼晉級“網紅打卡地”“竹編第一村”,村里的年輕人有了新的想法。
乘著城鄉融合發展的春風,新光村迎來了改革發展的重要機遇。
2022年,眉山青神竹里稻香項目正式實施。該項目以聚焦糧油特色產業為主,實施1300畝糧油園區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中心、天臺合作社農旅融合示范中心、農業大數據與展示控制中心、宜居鄉村等項目建設,旨在建設集農業科技、高質量農產品展銷、農村電商平臺等為一體的現代糧油產業示范中心。
新光村位于竹里稻香項目的核心區域,圍繞重大農業項目落地的重要機遇,新光村砍出改革“三板斧”,將自身改革與全縣農業農村改革同頻共振。
春天新光村游人如織。(資料圖片)
“一改”改出天府糧倉稻花遍地香。近年來,新光村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穩定耕地面積4034畝。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小田變大田1000余畝,配套完善“田、水、路、電”等基礎設施,土地流轉率達100%。
“二改”改出文明鄉風四季吹。新光村大力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成立“稻香姐妹”、群眾代表宣講隊,召開壩壩會,培育文明鄉風和淳樸民風。開展“村莊清潔日”“家庭整理日”“環境評比日”等評選活動,廣泛開展傳統文化活動,成功承辦2023年青神縣豐收節。發揮典型示范引領,評選“道德模范”5戶、“五好文明家庭”3戶、“好公婆”“好兒媳”“好鄰居”2戶,引導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培育良好家風。全村已全面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基層治理格局。
“三改”改出人居環境四季美。在人居環境“硬”方面的整治中,新光村“稻香里”新建了1.5公里的林間步道、8.5公里的機耕道、7.1公里的灌溉溝渠以及400余盞路燈;整治了10處林盤、90戶庭院等,繪制墻繪1200平方米,完成綠化1500平方米,實現了黑灰水全部接入污水處理站。如今的新光村“稻香里”,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8.7%,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得到100%有效治理,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率達87.1%,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2.8%。
“這里變化太大了,路寬了,路燈亮了,房前屋后環境更好了,游客也多了。現在的新光村‘稻香里’,處處都是風景。”村民周廷剛感慨萬千。
有了徹底的自我改革,新光村成為農文旅投資的“香餑餑”。各類投資者紛至沓來,圍繞新光村“稻香里”農旅融合試驗區,農文旅發展畫卷緩緩展開——
新光村通過流轉、騰退等方式,成功盤活閑置村集體資產和宅基地9處,打造了“稻香民宿”“蕓薹問稻田野餐廳”等新業態,并積極探索“國有企業/社會資本+村集體經濟+農戶”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還建成稻魚稻蝦種養示范區、油菜花海示范區、千畝稻田示范區,年接待研學、觀光、農事體驗游客50萬人次,實現村民就業增收5000萬元。
如今,游客漫步新光村“稻香里”,滿目是干凈整潔的院落、生動清新的壁畫,沿路的二十四節氣牌、農耕老物件展陳讓人近距離了解農耕文化。
豐收節新光村游人紛至沓來。(資料圖片)
“在這里,可以禾下乘涼,感受千畝稻花香。”“這里的環境,讓我想起兒時時光,再次體會到兒時的快樂。”在“守望日落”稻香民宿,一群來自成都的游客一邊喝咖啡,一邊分享感受。在他們看來,這里優美的人居環境能讓他們靜下心來,體驗田園慢生活。
“近年來,我們憑借深化改革,軟硬環境煥然一新,吸引到大量投資。今后,我們將繼續鞏固改革成果,繼續探索城鄉融合之路,帶領村民進一步增收致富。”新光村黨委書記劉玉祥說。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作出系統部署,指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須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強調“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
相信新光村沿著改革之路,必將贏得未來的榮光。
記者:古良駒
來源:眉山日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