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25 22:29:44
每經記者 王海慜 每經編輯 肖芮冬
9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證監會主席吳清就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工作思路專門回答了記者提問。此后,證監會就《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引》)公開征求意見。
在業內人士看來,《指引》明確了市值管理的正確打開方式,上市公司要結合實際情況依法合規運用并購重組、股權激勵、現金分紅、投資者關系管理、信息披露、股份回購等方式,推動上市公司投資價值提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指引》對主要指數成分股公司、長期破凈公司等“關鍵少數”提出了市值管理的要求。9月25日,部分相關上市公司向記者表示,之前發布的“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方案就有關于市值管理的規劃,公司將根據最新的監管要求再進一步做細化。
視覺中國圖
值得一提的是,《指引》還特別將北證50成分股也納入了主要指數成分股公司,這意味著未來市值管理也將是不少北交所上市公司重點關注的事項。
“算是給市值管理正名”
對此,某券商相關部門負責人指出:“以前市值管理是一個充滿灰度的詞語,一般市場上說干市值管理的都是私募游資,基本是通過二級市場幫老板搞代持、炒作、拉股價以期減持的,有見不了光的事。今年來有關市值管理的重磅舉措接連出臺,9月24日吳清對市值管理表態,算是給市值管理正名了,從灰度貶義變成一個中性褒義的詞匯,也明確了市值管理的正確打開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指引》第八條和第九條就主要指數成分股公司和長期破凈公司兩類“關鍵少數”群體作出專門要求:一是主要指數成分股公司應當制定并經董事會審議后披露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制度,并就市值管理制度執行情況在年度業績說明會中進行專項說明。二是長期破凈公司應當披露估值提升計劃,包括目標、期限及具體措施,長期破凈公司應當至少每年對估值提升計劃的實施效果進行評估,并根據需要及時完善,經董事會審議后披露。長期破凈公司應當就估值提升計劃執行情況在年度業績說明會中進行專項說明。
上述主要指數成分股公司是指:滬深300指數成分股公司;科創50、科創100指數成分股公司;創業板指數成分股公司;北證50指數成分股公司;證券交易所規定的其他情形。長期破凈公司,是指股票連續12個月每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均低于其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每股凈資產的上市公司。
據統計,在主要指數成分股公司中,滬深300指數成分股破凈公司占比較高,截至9月24日收盤破凈個股數量達到了55只。其中不乏不少長期破凈標的,PB<0.5的公司多達14家,如中國鐵建、光大銀行、浦發銀行、浙商銀行、北京銀行、中國交建、中國中鐵、上海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等。而這些長期深度破凈的上市公司大多集中在銀行、建筑等傳統行業。
雖然目前上述上市公司尚未改變長期破凈的局面,不過自2023年以來,相關央國企上市公司在投資者關系工作上的改進也有目共睹。
“尚存一些難點與痛點”
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家深度破凈的上市公司,各公司有關人士都表示已經關注到了發布的《指引》,并正在研究相應的市值管理舉措。中國交建有關人士表示:“我們現在正在抓緊時間學習監管最新的政策文件,然后看下一步如何制定我們自己的市值管理的方案、計劃。”
“我們之前發布的‘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方案中就有關于市值管理的規劃。根據最新的監管要求,我們會再進一步的細化。未來條件成熟的話會提交發布公告的。”該人士指出,目前公司市值管理的總體思路大致分幾個部分,“第一個就是關于我們的生產經營這塊,現在也是在按照年度的目標計劃去努力實現。第二就是信息披露工作,以及分紅等舉措。另外,我們還在研究論證此次《指引》提出的其他市值管理措施。”
浙商銀行有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已經關注到證監會發布的《指引》,還在研究學習中,“公司目前市值管理的思路主要還是通過分紅等形式保證對投資者的回報,其他的措施還在研究中”。對于《指引》中提及的并購重組、股權激勵、股份回購等市值管理舉措,該人士指出,由于浙商銀行上市時間較短,這些舉措目前還未曾實施。
有分析認為,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加強優化市值管理,既有利于企業提升產業競爭優勢、增厚股東回報,也有利于及時提振投資者信心,這些均蘊含著二級市場的潛在投資機會。
作為專業市值管理服務商,榮正集團董事長鄭培敏對當前上市公司對于市值管理的關注度升溫有較深的感觸。“今年以來企業對市值管理的咨詢就大幅提升了,可能是往年的五到十倍的需求。9月24日監管明確了長期破凈公司、主要指數成分股公司,必須要有市值管理的制度。”
不過他也坦言,現在A股上市公司做市值管理存在著一些難點、痛點,“(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難點痛點首先第一是認知層面,市值管理是一個合法合規的過程,而不是偽市值管理,不能用違法手段。第二是它的邊界,應該有哪些動作。我覺得,A股上市公司董事會、實控人的資本運作水平,雖然有好的,但總體而言還比較低。”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