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1-21 21:28:43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編輯 趙云
2019年11月,中國證監會召開證券基金行業文化建設動員大會,對行業文化建設工作進行全面動員部署,時任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大會上正式提出打造“合規、誠信、專業、穩健”的行業核心文化。
五年時間匆匆而過。在證監會統一領導下,百余家券商掀起了文化建設工作熱潮,文化建設凈化了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健康土壤,相關內涵也不斷豐富完善。尤其是在以積極踐行以投資者為本理念主線下,證券行業通過文化建設不斷加深領悟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服務居民財富管理提質增效。
黨建引領是證券行業文化建設的原則宗旨。五年實踐證明,將文化建設與公司發展戰略、公司治理、發展方式和行為規范深度融合,不僅有助于構建良好的企業形象,還能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通過黨建引領,證券行業可以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保正確的經營方向,對于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正因有此共識,五年中,行業逐步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管理層大力支持、文化建設工作機構協調指導的公司文化建設體制機制,強化黨組織在文化建設中的領導地位,統籌推進文化建設。 多家券商由黨委書記、董事長等“一把手”擔任了文化建設第一責任人。
如中信建投深刻領悟一流投資銀行和金融強國的豐富內涵,準確把握中國特色金融事業的目標、主題、主線和重點,推進全公司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強化使命擔當、精勤篤行實干,推動金融改革發展穩定各項任務落實到位。公司2023年制定并發布《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文化建設管理辦法(試行)》《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文化品牌建設工作方案》《關于響應協會倡議深入踐行行業榮辱觀的工作方案》等多項重要文件,推動黨建工作與文化建設深度融合,全面開展文化建設實踐,形成文化建設與業務發展相互促進、相互支撐的良好局面,成效顯著。
平安證券結合中國證券業協會關于加強證券行業文化建設的要求,依托“黨建引領、員工關懷、特色公益、品牌傳播、行業文化建設、新價值文化”六大抓手,構建完善文化體系,加強文化合力,在監管和集團文化建設指引下,推動“專業協同敏捷”的組織文化建設,加強“溫暖友善”價值觀傳導,提升文化體驗和品牌美譽。公司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認真貫徹落實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以黨建工作基本法學習為重點,著力提升黨建工作質量,充分發揮黨委領導作用,加強黨業融合,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助力鄉村振興,黨建引領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
2019年8月,證監會印發的《建設證券基金行業文化、防范道德風險工作綱要》中明確提出:“合規是底線、誠信是義務、專業是特色、穩健是保障”。合規與穩健,一首一尾彰顯合規文化在證券行業文化建設中的重要意義和突出地位。
今年3月,中國證監會發布的《關于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繼續提出,行業機構要堅持“看不清管不住則不展業”,落實全面風險管理與全員合規管理要求。
在新的發展階段和發展格局下,證券公司深刻意識到加強合規建設,是防范合規風險、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環節和基礎性要求。在推進文化建設工作過程中,合規文化建設一直是行業的重中之重。
如華福證券始終牢記金融的本質是經營風險,聚力風控賦能,優化合規風險管理體系,注重深培厚植全員主動合規理念,讓合規文化入腦入心。2023年打造有溫度、務實求效的“合規文化提升年”。同時,公司2023年重塑審計新文化,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的指導意見和總體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圍繞審計工作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的總體目標,始終秉持“六個堅持”理念,逐步推動內部審計文化的持續重塑和不斷成形。
東北證券主動適應監管形勢的變化,積極踐行“誠實守信、以義取利、穩健審慎、守正創新、依法合規”的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和“合規、誠信、專業、穩健”的行業文化要求,持續打造“一個合規管理政策、兩個合規管理定位、三個實質合規判斷標準、四項合規管理工作原則、五大合規管理基礎體系和N項合規管理重點舉措”構成的合規管理體系,開展規范化、多樣化、體系化的合規宣導工作,推動實現“實質合規”的管理目標,護航公司高質量發展。
海通證券在堅持黨建引領、堅持全員實踐、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常管長治四個基本原則基礎上,結合公司實際,持續強化、鞏固合規內控文化建設活動成果,對合規內控文化建設活動全面提檔升級,以“抓落實”“抓聯動”“抓落實”三大工作機制為導向,“提升合規文化宣傳培育的融合性”“提升合規內控隊伍的專業履職能力”“加大對重點領域的執行保障力度”“落實反洗錢檢查整改,推動一道防線履職”四大重點工作為抓手,持續推動合規內控管理體系逐級提升。
近年來,證監會持續強化“建設以投資者為本的資本市場”的理念。證券行業文化建設工作也緊密圍繞這一核心目標進行了一系列創新,取得了豐碩成果。
目前證券行業上市公司已有接近50家。投資者關系管理是實踐“以投資者為本理念”的重要窗口。多家證券公司對此高度重視,對如何建立良好的投資者關系進行了全方位探索。
如興業證券始終高度重視投資者關系管理工作,董監事會辦公室下設投資者關系管理團隊,協助董事會秘書履行投資者關系管理職責。公司不斷創新工作實踐,優化投資者關系管理工作,執行持續、穩定的利潤分配政策,積極服務和回報公司股東。公司梳理了券商分析師、法人股東、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等4類投資者,制定了明確到機構、下探到個人的任務清單,明確序時安排,按月制定服務清單并勾選完成。2023年以來,公司董監事會辦公室還主動拜訪各類投資者和分析師,在合規前提下溝通公司經營規劃、戰略部署和經營情況。通過加強與投資者之間的溝通交流,積極、合規、高效傳遞公司投資價值,增強投資者持股信心。
加強投資者教育也是“以投資者為本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自9月24日以來,A股確立牛市趨勢,不少新投資者開戶入場。在此背景下,證券公司加強投資者教育不僅是助力投資者提升個人投資能力的關鍵所在,更是擔起維護金融市場穩定責任必不可少的一環。
如國新證券堅持“人民至上”,著力提升投資者教育及保護質效,為構建“大投報”格局貢獻力量。國新證券多次指出,投資者保護是資本市場一項長期課題,更是證券公司作為資本市場和投資者橋梁的重要責任。國新證券堅持站穩人民立場、恪守信義義務、加強投保投教,傾心竭力守護老百姓“錢袋子”,通過深入開展投資者宣傳教育等,高質量推進投保投教工作,助力構建“大投保”格局。
東方證券高度重視國民教育工作,依托國家級投教基地及全國分支機構,打造了線上線下一站式的投資者保護及投教服務平臺。2023年,東方證券在全國45所高校持續開展了100余場投資者教育進校園活動,覆蓋在校學生2萬多人次。公司與上海財經大學合作課程納入專業碩士必修課。
長江證券則探索了如何將智慧服務用于強化投資者保護。公司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深耕客戶服務細節,革新管理流程,鞏固與客戶的信任關系,借助先進科技,致力于提供定制化、人性化的服務體驗。長江證券與客戶攜手創新,共同塑造高標準金融服務范式,譜寫智慧服務新篇章。
證券行業文化建設進入第五個年頭。如何有效地將證券行業的文化建設理念傳遞給更多投資者,進一步提升整個行業的形象,也是各大券商思考的重要課題。
如方正證券就曾表示,傳統企業文化建設的傳播手段主要包括動員、宣貫、培訓、互動、測試等,較為單一呆板,缺乏靈活性以及對受眾參與體驗的考量,使文化傳播促進文化認同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公司高度重視文化傳播的系統性和全員的感知體驗,以人為本,以榜樣力量為源,以一年一度的案例大賽為依托,整合構建起一套現代化文化傳播新機制。通過傳播載體的創新、傳播內容的挖掘與傳播流程的規范、傳播催化劑的應用以及保障機制的系統完善,使公司文化在全員范圍內得到有效傳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強了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提升了公司的文化軟實力。
東方證券則于2023年實施了東方紅品牌升級賦能項目。該項目分兩條主線內容開展:在對內加強文化建設方面,圍繞公司“二次創業”戰略部署,自上而下推動品牌系統升級,形成一致的文化認同和品牌信念;在對外夯實品牌形象方面,以“知己&知己”品牌事件為抓手,聯合東方證券、頭部銀行渠道、優質三方代銷平臺開展品牌戰役,陪伴客戶穿越周期,提振市場信心,切實為公司業務發展賦能。
東吳證券在公司成立30周年之際,結合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弘揚證券行業文化理念,同時融合特色江南文化,奮力打造“共享共贏 敢創未來”文化品牌,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品牌活動,多媒介多平臺宣導文化理念和文化故事,激發組織活力,強化內外部理念、價值、文化認同,傳遞證券行業正能量。
深耕細作、久久為功。當前的證券行業,腳踏實地建設行業文化,文化建設更有質量、更有效率、更有活力,行業軟實力不斷提升,成為資本市場行穩致遠的堅強磐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