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1-22 00:15:14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編輯 趙云
ESG是關于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如何協調發展的理念,也是一種基于這三個因素對企業非財務績效的評估和對公司長期發展的評價標準。
2024年4月12日,滬深北三大交易所正式發布了《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試行版)》,標志著中國企業可持續信息披露進入新階段,也對ESG理念在經營發展中的實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證券行業作為ESG實踐先行者,近年來將ESG納入公司管理,并在實際業務中以ESG為導向,引導資源和資金進入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行業,不但為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了力量,也為其他行業上市公司踐行ESG提供了有益經驗。
重視ESG披露
充分披露ESG信息,對投資者而言,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隨著全球范圍內對于可持續發展議題的關注度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將ESG因素視為重要的非財務績效指標。2024年11月6日,滬深北三大交易所就可持續發展披露指南公開征求意見,可見ESG對上市公司的重要程度。
證券行業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組成部分,一直是ESG信息披露的先行者。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4月30日,在年報披露季,43家上市券商全部發布了2023年社會責任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等ESG相關的報告,披露了其2023年相關工作的布局與成效。這是連續兩年券商上市公司全員披露ESG相關報告。部分券商在2023年年度報告披露時,已經將以往的社會責任報告進行升級迭代為可持續發展報告,比滬深北三大交易所就可持續發展披露指南公開征求意見還早了大半年。
如頭部券商國泰君安自2015年上市開始,連續8年披露社會責任報告,并于今年將報告升級為可持續發展報告。通過多樣化金融手段和產品服務綠色產業、助力經濟轉型升級,成為國泰君安今年ESG報告的重點。
海通證券亦披露了《2023年可持續發展報告》,并在其中表示,2023年10月,公司第八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選舉產生新一屆發展戰略與ESG管理委員會委員及主任委員。此次換屆選舉進一步完善了公司ESG管理架構和治理體系,有利于持續發揮公司董事會及發展戰略與ESG管理委員會的決策和監督作用,促進公司ESG管理工作規范高效執行。
同時,為探索新的業務模式、助力形成ESG披露制度標準,證券行業也在進行大力探索。
2024年6月,《國元證券ESG信息披露標準》順利通過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證券分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證標委)審核,并在證標委官網正式發布。根據公開資料,國元證券是首家公開發布ESG信息披露企業標準的金融企業。該標準從醞釀到落地,歷時超過兩年,最終綜合參考GRI、ISSB、ESRS等國際主流的ESG結構框架及內容,制定了“符合國際慣例,體現中國特色,降低企業披露成本”的原則。
服務綠色金融
近年來,證券行業不斷深入學習ESG理念,并探索將ESG理念融入各項業務,以創新方式服務國家“雙碳”目標實現。
在融資端,證券行業持續推進可持續融資發展建設,深度發掘和布局“雙碳”政策引導下的產業價值,以資金配置引導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向綠色低碳轉型。
國金證券積極融入國家綠色金融戰略布局,努力探索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綜合運用綠色股權融資、綠色債券承銷發行、綠色投資等方式,支持綠色產業和綠色項目蓬勃發展。
國金證券2024年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完成4家綠色股權項目,募集金額65.03億元。包括服務新能源材料制造商弘元綠能、光伏材料制造商沐邦高科、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金辰股份完成再融資,服務綠色能源結構材料生產商永臻股份成功IPO。
其中,永臻股份借力IPO提升其市場競爭力。該公司蕪湖基地生產的每噸再生鋁質光伏邊框的能耗僅為原生鋁的3%,碳排放量僅為電解鋁生產碳排放的2.1%。生產1噸再生鋁可節約3.4噸標煤,節省14噸水資源,并減少固體廢棄物排放20噸。國金證券的助力對推動光伏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降低光伏產業鏈碳排放以及實現再生資源的循環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碳市場建設在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和實現氣候目標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但目前碳交易市場的基礎仍相對薄弱。中信建投以綠色碳金融為抓手,深度參與國內碳市場建設。一方面,中信建投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推動綠色發展、增進民生福祉”為目標,在開展碳金融業務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境內外業務場景。公司通過持續雙邊報價為市場提供流動性,幫助緩解國內碳市場成交分布不均勻、價格波動相對較大的隱患。同時,嘗試通過碳回購業務助力實體企業盤活碳資產、管理碳資產風險,降低實體企業履約成本。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證券公司功能性作用,在公司國際化戰略發展指導下參與海外碳市場,為國內碳市場引入國際經驗,助力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8月,中信建投在國內碳市場累計成交已近千筆,提升了市場活躍度,維護了碳市場價格穩定。
服務可持續發展
在“雙碳”的時代背景下,提倡責任投資、弘揚可持續發展的ESG投資方法論逐漸受到資本市場重視,并日益被廣大投資者所接受。正如2024年10月長江證券總裁劉元瑞在“2024ESG全球領導者大會”上表示,當前中國經濟正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ESG是發展的大方向。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核心理念和ESG一致,踐行ESG既是國家發展的需要,也是投資回報的需要,是政策和市場的雙結合。
在此背景下,近年來,證券行業在促進ESG投資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2024年4月,中金公司在官方公眾號上宣布中國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體系——中金ESG評級,并在中金點睛平臺正式上線。中金ESG評級旨在通過對上市公司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進行多維評價,以此挖掘中國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該評級體系主要包括3個一級緯度(即環境、社會、治理),25個二級議題(如物料消耗與管理、供應鏈管理、風險管理等),74個三級話題和超200個四級底層指標。
中金公司表示,該體系有三大優點:植根中國,融通世界,不僅接軌國際ESG準則,更體現本土ESG發展特點;通過ESG研究與行業研究相結合來實現多維度的研究能力全面融合;以定量手段賦能,通過整合多維度數據資源來豐富ESG評級底層指標。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的ESG評級數據涵蓋的樣本廣泛,其中包括2762家A股和421家港股,A股樣本覆蓋了89.5%市場總市值,港股樣本覆蓋了48.7%市場總市值。
華鑫股份也基于自身優勢開發了投資評價策略。華鑫股份在報告中公布了針對公司責任投資策略的評價體系,基于標準篩選法評價體系和負面剔除法評價體系來協助公司的投資決策,遵循ESG原則,兼顧投資者回報和環境可持續發展。
此外,證券行業還通過創立ESG產品,不斷探索ESG在更多產品領域的應用場景,以吸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到綠色低碳項目,服務于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
興業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華輝近期在“2024 ESG全球領導者大會”上介紹,早在17年前,公司就著手研究境外社會責任投資和ESG理念,率先從國外引入這些理念,并在2008年發行我國第一只社會責任投資主題基金——“興全社會責任基金”,為廣大基金持有人創造實實在在的收益。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興業證券全集團ESG投資總規模超過400億元。
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ESG關注可持續性和社會責任。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的生態文明、鄉村振興、共同富裕、高質量發展等發展思路與ESG理念的可持續議題高頻共振。
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的《2023年度證券公司履行社會責任情況報告》顯示,證券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四個方面貢獻突出。
一是接續助力鄉村振興。截至2023年末,共有103家證券公司結對幫扶379個脫貧縣,61家證券公司結對幫扶88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證券公司服務脫貧縣域直接融資達876億元,助力鄉村產業、人才、生態、文化、組織全面振興。
二是貢獻行業公益專業化力量。證券公司積極引導資本市場力量參與社會公益慈善事業,2023年全行業公益性支出達6.89億元,全年公益性支出金額超500萬元公司達到40家;已有66家證券公司加入“證券行業促進鄉村振興公益行動”,25家證券公司成立公益基金會,行業公益向善業態蔚然成風。
三是助力服務國家發展戰略。證券公司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在促進資本形成、價值發現、資源配置、風險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行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金融強國建設。2023年全年助力實體經濟直接融資6.39萬億元,服務科創企業IPO融資2809.28億元。
四是切實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2023年,行業組織開展投教專項活動4萬余場,覆蓋投資者近2億人次;31家證券公司與72所高校共開設課程148門,授課1488課時,開展知識競賽參與人次超33萬,提供實習崗位851個,持續深化投資者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