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如何提高生物藥專利轉化率?深圳理工大學藥學院院長陳有海:最好的方式是校企融合,聚焦源頭創新

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05 20:57:32

12月3日,在深圳舉辦的“2024首屆‘灣區之星’生物醫藥源頭創新大會”上,與會專家探討了源頭創新的關鍵點和路徑。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迅猛,但源頭創新轉化存在堵點,與美國相比,中國生物藥專利轉化率較低。專家指出,要正視源頭創新上的差距,引導基礎研究聚焦真實世界未被滿足的需求,促進科學轉化,打通實驗室到市場的瓶頸。

每經記者 金喆    每經編輯 董興生    

盡管中國的生物醫藥產業在過去10年經歷了迅猛發展,但近十年的數據顯示,中國生物藥專利轉化率僅為5.60%,美國生物藥專利轉化率為21.63%。基礎研究是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的源頭,但中國的源頭創新轉化存在堵點。

12月3日,深圳理工大學藥學院院長、歐洲科學院院士陳有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與傳統工業、產業很不一樣,生物醫藥板塊是知識密集型板塊,需要全鏈條的支持、疏通才能成功,中間哪個環節斷了都轉不起來,也會導致創新產品出不來,最關鍵的環節就是轉化。

“傳統轉化有兩種模式,一是公司購買專利做研發,另一種是下海創業,但大部分都無疾而終。”陳有海說,這兩種傳統模式的失敗率遠遠大于成功率。而現在,大藥企探索最多的模式是與科研人員共建實驗室或成立公司,“像一家人一樣共同開發項目”,只有這樣深度融合,才有可能把知識密集型的技術變成產品。

正視基礎研究能力的痛點

在政策引領與資本加持下,中國醫藥創新能力已經邁上新的臺階。目前,我國的全球研發貢獻已經穩居世界第二梯隊前列。以企業總部所在國統計,2023年中國研發管線產品數量全球占比28%,首發上市新藥數量占全球的26.2%,不管是從研發管線角度還是在全球首發上市藥物角度看,中國均已遠超其他第二梯隊國家,僅次于美國。

隨著中國本土企業從國際藥企的追隨者逐漸成為競爭者,業內開始正視中國生物醫藥在源頭創新轉化上面臨的挑戰。12月3日,圍繞“激活源頭創新第一公里”,在深圳舉辦的“2024首屆‘灣區之星’生物醫藥源頭創新大會”從科學發現、科學轉化、投資孵化、企業賦能、政策指引等方面探討源頭創新的關鍵點和路徑。

首先,是正視源頭創新上的差距。盡管我國擁有巨大的人口優勢,在GDP總值和醫藥整體市場方面都是全球第二大市場。但從創新藥的角度來看,其市場規模與整體上的“全球第二大市場”錯配嚴重,2021年,我國創新藥市場僅占全球的3%。

“如果沒有一個市場的拉動,怎么可能有投資和科學家的結合?如果一個產業發展乏力了,一定要從源頭去研究。”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執行會長宋瑞霖表示,“由于我們自身專利轉化能力不足,導致了中美之間藥品審批數量就不一樣。”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金喆 攝

醫藥的創新源頭,得從醫療機構或科研院校的專利轉化來看。

陳有海坦言,我國的基礎研究路徑與GDP增長路徑基本一致。“工業起步晚,現在增長很快,每年增長的速度都處于全世界第一梯隊。基礎研究也是如此,化學可能更好一些,生物相對來說在所有的基礎學科里是最弱的學科。但進步還是非常大,我們在生物醫藥板塊產出的專利數、文章數基本和美國持平,已經是全球第二了,比第三、第四高得多,但質量相對差一些。”

“源頭創新就要從基礎研究能力談起,我們必須要承認,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們的基礎研究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宋瑞霖在大會現場表示,中國在整個生命科學和醫學科學領域的進步是全球最快的,但很少有人提到這一點。“其實,從全球排名前100的生命科學研究機構、醫學研究機構的數量變化,也可以看到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巨大進步。”

“盡管有進步,但我們必須清楚,我國的轉化醫學(從病床到實驗室再回到病床)發展仍較為緩慢。”宋瑞霖提到,在數十家國家依托醫院臨床醫學中心中,有9家近十幾年沒有開展過研究者發起臨床研究(IIT)。“現在所謂的IIT做的都是已上市藥品的新適應癥,93%做的都是這些,怎么可能讓創新成為源頭的活水呢?”宋瑞霖現場發問。

如何激活源頭創新第一公里?

對于中國的基礎研究能力,陳有海還是很有信心。“雖然源頭創新轉化會面臨很多障礙,但最好的方式就是公司和大學‘結婚’,齊心協力做好一件事。”

對于如何激活源頭創新第一公里,中國醫院協會副會長、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副局長陳時飛覺得,首先是要引導基礎研究,聚焦真實世界未被滿足的需求。

“基礎研究、科學發現是源頭創新的根本,也是藥物研發的起點。然而,目前許多基礎研究在研究方向和研究選題上,我覺得過多聚焦在學術的熱點,缺乏對未滿足醫療需求的關注。一定程度上,與臨床需求的某些領域是脫節的,導致科學發現也無法順利進入轉化的階段。”陳時飛說,“有些成果發布、論文發表了,也就到此為止了。或者研究視野局限于單一靶點和路徑,忽略或者是輕視了新靶點、新機制的研究,或者是早期的探索。沒有早期的探索,沒有源頭的研究,就談不上后續的成果。”

陳時飛也提出,要促進科學轉化,打通實驗室到市場的瓶頸。科學發現和研究成果只有完成高效轉化,才能成為有價值的、實際的產品,要提高轉化技術的成熟度,滿足企業和投資者的產業化需要。但現在,還存在技術單位和研發方向與市場需求錯位,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全行業共同努力來改進。

對于創新項目孵化的資本,陳時飛也認為,過去偏好成熟技術、跟風追捧熱門靶點的投資模式難以為繼,應該鼓勵長期資本進入創新領域,吸引更多的國際資本和創新資源進入國內市場,增加對前沿探索性項目的投入。

實際上,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在將臨床試驗與國際金標準進行直接對比。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表示,復星堅持創新從需求出發,目的就是要解決患者碰到的問題,瞄準醫生與患者實際的需求,為他們提供好用、管用的藥,能夠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藥,最好是能真正治愈的藥。

郭廣昌還提到,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產品奕凱達給患者帶來的革命性變化,帶來的是治愈希望。因此,他非常看好CAR-T技術未來的發展,下一步將聚焦患者需求,降低成本。他認為,現在CAR-T成本太高,提升可負擔性是當務之急,復星的創新不僅要從科學上有突破和新探索,更要在技術上進行新迭代、新優化,讓更多的患者從中獲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創新 研究 生物藥 醫藥 生物醫藥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Av在线 | 一本在线视频观看免费 |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字幕 | 午夜福利网站你懂得 | 日本片高潮在线观看 | 午夜理论欧美理论片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