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07 08:24:04
根據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5日晚間發布的文件,特斯拉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向支持特朗普2024年競選的團體捐贈了2.5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83億元),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總統競選贊助人之一。
每經編輯 程鵬
據央視新聞12月7日報道,當地時間12月6日,央視記者獲悉,根據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5日晚間發布的文件,特斯拉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向支持特朗普2024年競選的團體捐贈了2.5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83億元),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總統競選贊助人之一。
當地時間11月12日,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宣布,美國企業家埃隆·馬斯克與維韋克·拉馬斯瓦米將在他就任總統后共同領導擬成立的“政府效率部”。特朗普說,“政府效率部”將“為拆解政府官僚機構鋪平道路,削減多余的監管法規和浪費的開支,并重組聯邦機構”。
另據財聯社12月6日援引美媒消息,埃隆·馬斯克與維韋克·拉馬斯瓦米當地時間5日現身國會大廈,與參眾兩院議員舉行會議,討論美國聯邦政府改革計劃。政府效率部與國會之間的合作方式也在討論之列,因為政府效率部承諾解決聯邦預算問題,這侵犯了議員們的利益。
會談當天,馬斯克肩扛他四歲兒子X Æ A-12(簡稱:X娃)步入會場的畫面,引發媒體關注。據美聯社描述,馬斯克扛著年幼的兒子輕快穿過會場,進入會議室。《每日郵報》稱,馬斯克當天身著西裝,他的兒子也穿著西服,棕色的頭發被打理得很整齊。有報道稱,在與議員們會面之前,他沒有對媒體發表聲明。
圖片來源:美聯社
埃隆·馬斯克,全球首富,人稱“硬核CEO”、硅谷”鋼鐵俠”。最近,他又有了個新綽號: “代理副總統”。在《今日美國報》看來,身為全球首富,又是“特朗普2.0”政府的“紅人”,硅谷鋼鐵俠的影響力可謂今非昔比。
但在美國廣播公司看來,結束競選周期,進入執政周期,特朗普與馬斯克的“兄弟情”還將面臨更多嚴峻考驗。馬斯克最終會成為特朗普政府的一顆“超新星”還是淪為“背鍋俠”,遲早也會見分曉。
“硬核CEO”
在馬斯克旗下的公司里,熟悉他的老員工都有一個心照不宣的共識:在給老板匯報工作時“最好在30秒內闡明你的觀點”。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身為企業家,馬斯克一直依靠“硬核”理念激勵團隊克服困難。每逢公司遇到新挑戰,馬斯克做的第一件事都是群發一封主題為“超級硬核”的郵件,來提醒員工們做好準備迎接前所未有的工作強度。
在美國媒體CNBC新聞網看來,管理政府和管理企業雖然存在諸多不同,但眼下一切都行得通的最重要原因是,馬斯克的“裁員計劃”與特朗普的“學徒精神”不謀而合。
“第一兄弟”形影不離
媒體注意到,在特朗普勝選后,馬斯克和特朗普可謂形影不離。
在彭博社看來,相比“白宮第一哥們”“美國代理副總統”等頭銜,用另外一個詞形容馬斯克如今的角色更為準確——“美國寡頭”。
在《今日美國報》看來,身為全球首富,又是“特朗普2.0”政府的“紅人”,硅谷鋼鐵俠的影響力可謂今非昔比。
“兄弟情”并非完美無瑕
不過,也有媒體注意到,“MAGA KING”特朗普和“硅谷鋼鐵俠”馬斯克之間的哥們情誼也并非完美無瑕。
當地時間11月19日,帶著家人的特朗普和馬斯克一同出現在得克薩斯州布朗斯維爾的SPACE X發射現場,觀看星艦的第六次測試發射。
但是,由于未達到陸地回收所需的安全標準,火箭助推器沒有按原計劃實現“筷子夾火箭”的回收方式,最終墜落在墨西哥灣。
而特朗普的孫女——凱伊·特朗普在Vlog中記錄下了當時的這樣一段對話。
馬斯克:只有在一切條件都非常理想的情況下,助推器才能返回陸地。但我們對發射塔有些擔憂,所以指揮它墜落在海上。
特朗普:太棒了,太棒了。那它還能被再利用嗎?能把它從海上撈回來嗎?
馬斯克:呃,很可能不行,我猜它大概會被報廢。但沒關系,我們已經在工廠中生產更先進的版本了。
英國《獨立報》將特朗普的這一困惑提問描述為尷尬時刻。
可能只是“臨時工”?
在美國廣播公司看來,結束競選周期,進入執政周期,特朗普與馬斯克的“兄弟情”還將面臨更多嚴峻考驗。
在美國《新聞周刊》看來,盡管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眼下先聲奪人,但其最大的作用是為美國中期選舉服務,在2026年給美國建國250周年送上“大禮包”。早前,特朗普在佛州海湖莊園表示,“政府效率部”將在2026年7月4日發布最后一份報告。
從這一層面看,馬斯克的“汪汪隊”可能只是個“臨時工”。
對于種種利益沖突,半島電視臺不禁發問,馬斯克真的能勝任政府效率部部長一職嗎?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喬哈爾認為,即便眼下還給不出確切答案,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馬斯克會從中獲得巨大的利益。
在彭博社看來,隨著“特朗普2.0”時代的到來,華盛頓舊有的關于利益沖突的規則已被拋棄, 但“硬核”CEO馬斯克最終會成為特朗普政府的一顆“超新星”還是淪為“背鍋俠”,遲早也會見分曉。
編輯|程鵬 杜波
校對|王月龍
封面圖片來源:美媒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財聯社、參考消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