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3-13 17:50:14
中國寵物經濟市場規模預計到2028年將增至11500億元。在這一趨勢下,寵物經濟正經歷結構性升級,從“代工出口”到“品牌出?!保瑥摹俺燥枴钡健俺院谩?。國產品牌在寵物經濟領域發力,通過產品創新與渠道變革,逐步打破外資壟斷。在寵物食品行業蓬勃發展及國產化的趨勢下,二級市場與相關上市公司對寵物食品賽道給出良好預期。
每經記者 彭斐 每經編輯 文多
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和情感需求提升,寵物經濟在中國迅速崛起,成為消費市場的一股新勢力。從“小眾愛好”到“萬億級藍海”,寵物經濟已成為消費升級的重要標志。
機構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寵物經濟市場規模已達5928億元,同比增長20.1%,預計到2028年時增至11500億元。
在市場變大的同時,國產品牌也開始在寵物經濟領域發力。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從“代工出口”到“品牌出海”,從“吃飽”到“吃好”,中國寵物經濟正經歷結構性升級。隨著國內頭部企業技術研發投入加大、產業鏈整合加速,這一賽道有望誕生更多“隱形冠軍”。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賽道上,伴隨著國內企業加速崛起,A股“寵物經濟”相關上市公司憑借技術創新、渠道深耕及品牌國際化戰略,正成為資本市場的關注焦點。
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多位受訪人士表示,在“剛需化”與“消費升級”的雙重屬性加持下,頭部企業通過規模效應和技術壁壘,盈利能力持續增強,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豐富的寵物食品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彭斐 攝
現場制作、配送上門的寵物鮮食廚房,為寵物行業服務的律師事務所,添加中醫草本配方的“養生”狗糧??2月27日,第12屆北京國際寵物用品展開幕,上述各色服務的出現,為中國蓬勃發展的“它經濟”提供了最新注腳。
“這并不稀奇,不然也不會出現夫妻離婚爭寵物的新聞。”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已是某國企中層的李陽(化名)表示。
作為85后,他在大約10年前就養了寵物狗。在他的帶動下,辦公室十余人中,養寵物的人占比早已過半。在李陽看來,養寵物更多是一種精神寄托。
國內寵物數量的增多,直接激活了以寵物食品為代表的寵物經濟賽道。
據亞寵研究院最新發布的中國寵物行業發展報告,2024年中國寵物犬貓數量達1.87億只,寵物市場規模突破3000億元。此外,47%的寵物主表示,消費回歸理性不影響“嬌養”愛寵,并愿意在主糧、零食、營養品、藥品、洗護清潔用品方面增加支出。
據艾媒咨詢,2023年中國寵物經濟產業規模達5928億元,保持積極增長態勢,預計到2028年有望達11500億元。
寵物消費市場的規模也隨之不斷擴大。東北證券研報顯示,2019年到2024年,中國寵物零售市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9%,高于美國、德國和日本市場。國內寵物家庭滲透率提升空間較大,寵物食品市場集中度提高和用品智能化是行業發展趨勢。
“養寵物和人一樣,首先要解決吃的問題。”李陽養寵經驗豐富,加上其工作與資本沾邊,因此他對寵物食品品牌以及背后的上市公司已能夠如數家珍,像是中寵股份(SZ002891)的“頑皮(Wanpy)”、路斯股份(BJ832419)的“路斯”、乖寶寵物(SZ301498)的“麥富迪”等,此外還有像雀巢這樣的國際巨頭。
寵物機構遍地開花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彭斐 攝
伴隨中國品牌的成長,李陽和他周圍的小伙伴們,在選購寵物食品時已更青睞國內品牌,“(國產化)這是一個很明顯的趨勢”。
在多家A股寵物上市公司2024年發布的公告中,“自有品牌”一詞及相關內容被提及的次數越來越多,對應業務的規模也在逐步擴大。
作為寵物經濟相關公司中2024年前三季度業績表現最好的企業,乖寶寵物就行業發展方面表示:“和國內主要競爭對手相比,公司快速發展的自有品牌業務是一大競爭優勢。國內寵物食品市場已進入快速增長期,市場競爭未來將從單純的價格競爭、渠道競爭演變為品牌競爭。”
中寵股份也曾表示,隨著研發投入與品牌建設加持,以及新渠道、新媒體、私域電商等新零售形態的崛起,國產品牌的市占率顯著提升,寵物行業國產品牌的崛起已成定局。
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中,多位資本市場人士表示,國產寵物企業早年以代工出口為主,但近年這些公司通過產品創新與渠道變革,逐步打破外資壟斷。
以乖寶寵物為例,其旗下品牌“麥富迪”在天貓、京東等平臺的全品類銷量穩居前列,在2024年的“618大促”中甚至超越國際品牌。在2024年全年,國產寵物食品品牌在線上渠道的表現也全面超越外資品牌。天貓“雙11”貓狗食品銷售榜單TOP10中,國產品牌占據6席,且前五名均為本土品牌。
佩蒂股份(SZ300673)2024年6月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在國外市場,公司產品出口以ODM(原始設計制造商)為主,輔以部分自主品牌銷售。近幾年,公司在坐穩海外市場、海外制造的基礎上,努力實施全球化經營,積極發展自主品牌業務,打造了“爵宴”“好適嘉”“齒能”等多個自有品牌,營業收入規??焖僭鲩L。
在從代工向自有品牌轉變的過程中,國內寵物品牌也注重內功的修煉。一位不愿具名的資本市場人士表示,國產品牌通過原料升級(如鮮肉配方、無谷糧)、功能細分(如腸胃調理、美毛)回應消費者對寵物健康的“營養焦慮”,同時借助直播電商、社群營銷等新渠道快速觸達年輕用戶。
“寵物國產品牌的崛起雖晚但不會遲到,未來寵物行業的國產替代將成為行業投資的主要邏輯。”萬聯證券在研報中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國產品牌崛起的核心在于本土化洞察。例如,中寵股份推出高毛利的功能性主糧,瞄準國內中高端市場;佩蒂股份通過“爵宴”品牌打造高端零食標簽。
《2025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消費報告)》顯示,寵主的投入不斷加大,單只寵物犬2024年年均消費2961元,較2023年上升3.0%;單只寵物貓年均消費2020元,較2023年上升4.9%。寵主們在寵物身上的投入持續攀升,有力地推動了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
寵物零食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彭斐 攝
在寵物食品行業蓬勃發展及國產化的趨勢下,二級市場與相關上市公司對寵物食品賽道都給出了良好預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截至3月3日,“寵界一哥”乖寶寵物的滾動市盈率超過60倍,已披露2024年業績預告的中寵股份的滾動市盈率超過了30倍,2024年預計扭虧為盈的佩蒂股份的滾動市盈率超過了20倍。
就行業相關問題,在1月、2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通過電話、微信等多個渠道聯系乖寶寵物、中寵股份相關人士,但均未獲得回應。
在與記者交流時,一位接近中寵股份的人士表示,在寵物經濟大熱的背景下,公司所處賽道應該還是有增長潛力,不然的話,公司也不會重啟已經擱置了超一年的募投項目。
2024年12月30日盤后,中寵股份公告,公司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部分募集資金投資項目重新論證并繼續實施的議案》,同意公司對投資項目“年產6萬噸高品質寵物干糧項目”重新論證并繼續實施事宜。
中寵股份公告顯示,“年產6萬噸高品質寵物干糧項目”是公司于2022年10月發行可轉債時的募投項目,截至公告披露時,該項目未投入實施,擱置時間已經超過1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重新論證并繼續實施,應該與目前寵物經濟火熱息息相關。中寵股份在公告中提到,國內寵物市場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增量市場空間廣闊,寵物食品需求快速增長,未來發展空間較大。
中寵股份重啟募投項目時,也有A股寵物相關上市公司開啟了擴張步伐。3月2日盤后,天元寵物(SZ301335)公告稱,公司擬購買廣州淘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淘通科技)控股權。在火熱的寵物用品行業,這也是今年首個較大規模的并購案。
寵物貓咪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彭斐 攝
從“代工出口”到“品牌出海”,從“吃飽”到“吃好”,中國寵物經濟正經歷結構性升級。在這一趨勢下,寵物經濟也迎來新的機遇。
國盛證券在研報中稱,2023年開始進入展望期,國貨品牌從價格內卷中逐漸調整,功能糧、處方糧需求持續上升,生鮮糧也開始升溫。
作為寵物經濟最大的賽道,寵物食品的高端化已提上日程。
乖寶寵物引用的中金公司研報《寵物全產業鏈研究:萌寵來襲,長坡厚雪》顯示,中國寵物食品行業不僅市場規模快速擴張,而且當前還面臨兩大機遇,一是消費升級趨勢,伴隨寵物數量增長、品質化消費升級及品類擴充,驅動行業快速增長;二是國貨崛起推動競爭格局集中,行業集中度在不斷提高而且近幾年來國貨品牌增速超越外資品牌。
據《2023—2024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消費報告)》,2012年至2022年,我國寵物市場規模從337億元增長到2706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3.16%,增長速度遠高于全球水平。預計未來十年,寵物行業的年復合增長率約8%。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國內寵物相關上市公司而言,除了在海外建立相關工廠或基地,打造自有品牌產品和開展差異化發展,也是接下來必須做的事之一。
在2024年三季報中,乖寶寵物就行業發展表示:“和國內主要競爭對手相比,公司快速發展的自有品牌業務是一大競爭優勢。國內寵物食品市場已進入快速增長期,市場競爭在未來將從單純的價格競爭、渠道競爭演變為品牌競爭。”
在上述背景下,A股寵物經濟相關上市公司也在開拓不同細分賽道。以源飛寵物(SZ001222)為例,該公司主要從事寵物用品與寵物食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主要產品包括寵物零食、寵物牽引用具、寵物注塑玩具等系列產品。2024年前三季度,源飛寵物實現營業收入9.31億元,同比增長27.29%;實現歸母凈利潤1.20億元,同比增長14.76%。
即便寵物經濟被廣泛看好,也不是所有參與者都能分羹。中金公司的研報中就提到,寵物動保研發壁壘高、盈利空間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