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11 14:10:47
每經編輯 程鵬
據央視新聞4月11日報道,過去數日,美國股市因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而劇烈震蕩。美股9日大漲前,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喊話買入,他旗下公司當天股價大漲、跑贏大盤。
美國輿論及多名國會參議員質疑特朗普及其“身邊人”是否操縱股市、搞內幕交易以牟取暴利。
暫停對貿易伙伴加征關稅前
特朗普喊話投資者買入美股
特朗普2日在白宮簽署關于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宣布美國對貿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準關稅”,并對某些貿易伙伴征收更高關稅,引發美股持續暴跌。9日,特朗普突然宣布暫停這一政策,美股應聲暴漲。
據美國媒體報道稱,特朗普在暫緩加征關稅決定公布前差不多3小時,也就是美股開盤后不久通過社交媒體發文稱:“現在是買入的絕佳時機!DJT。”
據美聯社說法,雖然特朗普有時在帖文中以自己全名的英文縮寫DJT強調帖文是自己親自所寫,但DJT也代表“真實社交”平臺母公司特朗普媒體科技集團的股票。
該股價格當日收盤上漲了約22%,為大盤漲幅的兩倍左右。特朗普在這家公司持股53%,估算下來,特朗普家族因這波股市暴漲,一天就獲利4億美元以上。
社交媒體視頻顯示,當天特朗普在白宮還頗為驕傲地介紹身邊的美國富豪在股市里大賺一筆。
特朗普:他今天(在股市)賺了25億美元,他賺了9億美元。
多名參議員促查特朗普
是否涉內幕交易
美國輿論質疑特朗普本人及其“身邊人”是否操縱股市、搞內幕交易以牟取暴利。加州民主黨參議員希夫率先呼吁國會調查特朗普是否涉及內幕交易或操縱市場的行為。
希夫指出,關稅政策的反復當然給市場造成了嚴重破壞,但還有另一個深遠的危險,那就是白宮內部和政府內部的內幕交易。
與此同時,多名民主黨參議員也加入到了希夫的陣營中,試圖推動國會對這一問題予以重視。資深參議員沃倫呼吁,調查特朗普總統是否操縱市場以使他的華爾街捐助者受益,而美國民眾和小企業卻為此付出了代價。
有媒體就外界的這一質疑進行詢問,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和白宮發言人德賽均未正面回應。
美國股、債、匯“三殺”
CPI公布后,美股、美元指數下跌,美債收益率上行,黃金上漲。
截至4月11日收盤,標普500、納斯達克、道瓊斯指數分別下跌3.46%、4.31%、2.5%;10Y美債收益率上行至4.454%,美元指數一度跌破100,現貨黃金一度突破3220美元/盎司。
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熊園發布研報表示,美國3月CPI和核心CPI雙雙低于預期,主要分項普遍回落。數據公布后,美國股、債、匯“三殺”,降息預期小幅上調,目前市場預期美聯儲全年至少降息3次,有50%左右的概率降息4次,并且6月降息概率達100%。
近期海外市場劇烈波動,短期核心矛盾應是關稅擾動下的流動性危機,中長期核心矛盾是全球經濟是否衰退。鑒于關稅能否緩和、對經濟沖擊有多大尚無法準確預估,未來幾個月將是觀察窗口,在形勢明朗之前預計市場風險偏好難明顯回暖,資產價格大概率將維持高波動。
網友:美國消費者在付關稅
隨著特朗普政府開始在全球大幅加征關稅,美國各行業企業正在逐步對此作出反應。不少企業不再默默承受或隱藏增加的成本,而是將其明確標注在消費收據上。這些變化也在網絡掀起了一輪“關稅成本大對賬”,美國網友曬出近期賬單,看看自己究竟為關稅多付了多少錢。
近日,一名美國網友曬出一張服裝公司Fabletics的消費收據,收據上明確標注了一項增收的“關稅附加費”。
△一張收據上顯示增收44.09美元的“關稅附加費”
曬出單據的這位美國網友介紹,這張賬單是他妻子的朋友給孩子購買夏裝后留下的。
賬單顯示,衣服打折后總價為411.71美元,其中包含了一筆44.09美元的費用,費用名稱為“關稅附加費”。這意味著這位顧客此次消費金額約10%是在為“關稅”買單。
隨后,美國網友開啟了“網絡對賬”模式,他們曬出自己被收取了“關稅附加費”的賬單,抱怨這筆錢花得“冤枉”。
一位美國網友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一張消費單據,上面注明一筆6.12美元的“關稅附加費”。這位網友說,“收到我的第一張附有關稅附加費的訂單。我被告知,關稅將作為我的利益上繳國庫。那我為什么要再付一筆錢?我該去哪提交報銷申請?@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
一位美國網友曬出的賬單表明,此次消費被收取了11.75美元的關稅附加費。
另一位網友曬出網絡訂單,上面注明一筆15.82美元關稅附加費。這位網友哀嘆說,“收關稅附加費了,它真的開始了。”
“網絡對賬”引發熱議。一位網友評論說,“這是特朗普經濟時代的新常態,我贊同企業的這種做法,至少讓我們知道價格上漲的原因。”
另一位網友則對特朗普的支持者MAGA發問:“MAGA們是否意識到,當商品價格因關稅上漲時,更高的售價也是消費稅的計算依據?所以現在你們需要支付瘋狂的關稅,還有更多的消費稅。”
一位加拿大的網友說,“也許現在大家可以相信是消費者在支付關稅了吧,嘖嘖嘖,特朗普騙了你們。”
價格更高
企業關稅成本轉嫁消費者
實際上,Fabletics并不是唯一一家直接在賬單上增加關稅附加費的公司。據路透社報道,越來越多的美國公司已經或者正在準備采取相同的做法,將自己承受的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新聞網站Quartz報道《8家公司已增加關稅附加費》
據新聞網站Quartz報道,研究公司Zalliant近期對400名美國企業高管進行一項調查顯示,44%的企業計劃將關稅帶來的更高的成本轉嫁給客戶。
據路透社報道,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之一計劃開始征收關稅附加費。Micron(美光科技)在一封信中通知其客戶,雖然特朗普上周表示對半導體免征關稅,但新的關稅仍適用于內存模塊和固態硬盤。
零百公司(Zero100)聯合創始人、供應鏈策略師凱文·奧馬拉表示,收取關稅附加費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奧馬拉表示,建立在零關稅和全球規模基礎上的定價模式已站不住腳,低成本的電子產品消費時代正在崩潰。
奧馬拉補充說:“消費者目前還感覺不到,但他們會感受到。一旦庫存耗盡,更高的價格將迅速襲來。”
美國加征關稅
美企和消費者首當其沖
比利時皇家國際關系研究所研究員德德克認為,美國總統特朗普采取的關稅政策匪夷所思。
德德克表示,這些關稅最終會傷害美國人。寄希望于通過關稅迫使企業將制造產能遷回美國的想法是一種對供應鏈過于簡單化的理解。如今的供應鏈非常復雜,商品并不僅僅是在成品狀態下才被進口,很多時候也需要在未完成的狀態下進口,然后在美國進行最終組裝。如果提高關稅,未完成產品的進口成本也會上升,那么在美國進行生產的制造商就會更加困難。
波蘭汽車市場研究所主席沃伊切赫·杰維茨基表示,美國關稅政策首先打擊的是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美國關稅“回旋鏢”最終將傷及美國自身。
進出口關稅會直接影響美國民眾,他們不得不購買更貴的汽車。同時,美國本土汽車使用的零部件,約40%到50%為自產,其余的來自其他國家,包括歐洲國家。因此如果說到關稅的影響,那么美國的汽車生產及售價肯定首當其沖。
加拿大經濟學家表示,美國的關稅政策害人害己。比如,加拿大的木材行業在受到沖擊的同時,美國建筑業同樣遭到反噬,因為自加拿大進口的軟木占據了美國軟木市場23%的份額。關稅增加了建筑成本,將推高房屋價格。
據央視報道,世貿組織總干事伊維拉提供的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服務貿易出口額突破1萬億美元,占全球服務貿易總額的13%;美國與大多數主要經濟體都有服務貿易順差,2024年順差總額近3000億美元。
更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在高附加值服務領域優勢更為明顯:知識產權使用費和許可費年收入逾1440億美元,遠超其他國家;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美國的服務貿易出口支撐起410萬個高薪崗位,平均時薪較制造業高出25%。若僅以貨物貿易逆差斷言“美國吃虧”,根本站不住腳。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程鵬 易啟江
校對|孫志成
封面圖片來源:截圖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市場消息、財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