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11 23:57:32
2015年5月,國務院批準北京率先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2021年4月,試點增加天津、上海、海南、重慶等4個省市;2024年7月,試點再度擴圍,沈陽、南京、杭州、武漢、廣州、成都等6城獲批。隨著此次9座城市加入,我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也增至20個。
每經記者 劉艷美 每經編輯 楊歡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392142
4月11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的批復。
批復稱,原則同意《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在已有試點地區基礎上,將大連市、寧波市、廈門市、青島市、深圳市、合肥市、福州市、西安市、蘇州市等9個城市納入試點范圍。
同一天,商務部等9部門發布關于復制推廣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經驗的通知。通知提到,根據工作需要,近期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集中總結了一批試點示范經驗,涉及金融、醫療健康等多個重點領域,現予印發,在全國或有關地區復制推廣。
解讀:“我們將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4月10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在此之前,我國已分3批次設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2015年5月,國務院批準北京率先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2021年4月,試點增加天津、上海、海南、重慶等4個省市;2024年7月,試點再度擴圍,沈陽、南京、杭州、武漢、廣州、成都等6城獲批。
隨著此次9座城市加入,我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也增至20個。
多年來,服務業一直是中國吸引外資增長的主引擎。商務部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2212.1億元人民幣,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5845.6億元人民幣。新形勢下,加快服務業對外開放已成為塑造國際競爭和合作新優勢的重要抓手。
2024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步推進服務業開放。今年2月,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提出要“優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談到今年工作重點時也提及,將推動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的開放試點,推動互聯網、文化等領域的有序開放,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提升對全國服務業開放的引領作用。
這種“引領”作用從數據上看可見一斑:2024年,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的11個省市,服務業吸收外資總額達到413億美元,約占中國服務業吸收外資的50.2%。
在外界看來,服務業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也是衡量一國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我國服務業發展水平與國際領先水平相比尚有差距,以開放促改革、促創新,有助于提升服務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北京市委書記調研商業航天產業發展
北京發布消息,4月10日,北京市委書記尹力圍繞“加快建設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培育壯大商業航天產業”開展調查研究。尹力強調,充分發揮首都優勢,深入把握商業航天發展趨勢,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商業航天創新發展高地。北京是我國航天事業的發源地,教育科技人才資源豐富,航天領域核心研發單位占全國一半以上,有300余家商業航天重點企業、形成了“南箭北星”格局。
重慶市委書記調研推動低空經濟發展工作
重慶日報消息,4月10日,重慶市委書記袁家軍前往渝北區、兩江新區,調研推動低空經濟發展工作并主持召開座談會。他強調,抓好系統謀劃,突出重慶特色,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創新驅動、安全健康發展原則,以空域改革為基礎、技術創新為動力、產業發展為核心、場景應用為牽引,積極探索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
武漢市委專題研究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
長江日報消息,4月10日,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郭元強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推進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會議強調,要營造一流產業生態,引導產業基金和社會資本更多投向人形機器人領域,建強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產業園區,搭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基地等平臺,加強算力等要素保障,推動數據開放共享,為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上海臨港與斯泰蘭蒂斯汽車集團簽約
“上海臨港”微信公眾號10日消息,上海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與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集團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將通過斯泰蘭蒂斯集團“斯泰蘭蒂斯循環經濟中心”及其關聯企業天奇歐瑞德(廣州)汽車零部件再制造有限公司,依托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開放型經濟制度創新優勢,建立汽車整車和車輛零部件資源可持續性利用中心,建設涵蓋汽車零部件及電動汽車電池再制造、車輛修復翻新、汽車零部件保稅維修和綠色再制造等創新業態。
成都計劃到2027年落地首店6500家
“成都發布”10日消息,《成都市推動首發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已印發,聚焦國際化品牌和主理人品牌通過實施新品首發攻堅、各類首店引育活動矩陣打造、特色載體營建營商環境提升五大首發行動,助力消費提振。計劃到2027年底,全市落地各類首店累計達6500家,高能級首秀首展等首發活動超1000場,打造首發經濟地標載體100個,培育新消費品牌500個。
中煤協:煤炭消費總量將在2028年前后達峰
界面新聞消息,近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召開2024年度煤炭工業改革發展新聞發布會,并發布《2024煤炭行業發展年度報告》。中煤協黨委委員、新聞發言人張宏在會上指出,2030年前中國要實現碳達峰,煤炭作為主要能源,是碳排放重要的一部分,煤炭消費總量在“十五五”期間(2026年-2030年)可以達到峰值平臺期,具體預測為2028年。但這并不意味著形成“拐點”后直接下降,可能在5-10年間還有波動。
“中國的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將會持續快速發展。到2035年,甚至2040年前后,國內煤炭消費量才能進入明顯下降階段。”張宏稱。
2024年,中國原煤產量47.8億噸,同比增長1.2%;累計進口煤炭5.4億噸,同比增長14.4%;累計出口煤炭666萬噸,同比增長49.1%。這是中國煤炭產量連續第四年創下新高。
廣東今年GDP有望突破15萬億元
4月10日,廣東省社會科學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廣東藍皮書:廣東經濟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2025)》。藍皮書預測,2025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將增長5%左右,總量有望突破15萬億元大關。
藍皮書預測,得益于存量、增量政策協同發力,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今年廣東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在6.0%、4.6%左右。投資恢復平穩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0%左右,其中,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政策將帶動工業投資增長,“十四五”最后一年,基建領域建設可能加快,推動相關投資快速增長。
在對外經貿領域,藍皮書預測,2024年廣東外貿實際進出口超預期增長,勢頭將一定程度延續,研判全年將呈“U”形走勢,高科技產品出口擴大等因素影響下,2025年進出口總值將達到9.6萬億元。
工信部發布首批中國消費名品名單
4月11日,工信部公布首批中國消費名品名單。
其中,企業品牌93個,包括貴州茅臺、五糧液、伊利、仰韶彩陶坊、陶華碧老干媽、農夫山泉等38個食品行業品牌,老鳳祥、海爾、愛瑪、雅迪、德佑等28個輕工行業品牌,海瀾之家、白鷺、太平鳥等14個紡織行業品牌,同仁堂、仲景、東阿阿膠等13個醫藥行業品牌。區域品牌43個,如西湖龍井、德化白瓷、清豐家具、涪陵榨菜、蘭州牛肉拉面等。
工信部表示,鼓勵地方加強名品企業宣傳推廣,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和消費品優質品牌。中國消費名品企業應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誠信守法經營,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向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產品和高品質服務。工業和信息化部建立健全管理工作機制,定期開展復核評估,對涉及違法生產經營,發生重大質量、安全、環境事故的單位,將按程序取消相應資格。
費高云任合肥市委書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